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心理幸福感”到底是个啥?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0/7/20 11:38:4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理幸福感究竟是啥?在一个循环领域的平台里探讨这样一个概念似乎有“不务正业”之嫌。

  心理幸福感究竟是啥?在一个循环领域的平台里探讨这样一个概念似乎有“不务正业”之嫌。不过,随着心理与心血管健康结局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对这个名词还是需要厘清一下,否则我们难以理解相关研究的内涵。
 
  主观?心理?——幸福的两面观
 
  英国伦敦大学流行病和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队列研究——Whitehall II中提到,积极幸福感包含两个不同方面:情感幸福感(Aff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Eudaimonic wellbeing)。
 
  实际上,按照现代研究范畴,幸福感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取向,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PWB)。
 
  所以,情感幸福感=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没办法,中文翻译都一样,不过英文不同,其实是Eudaimonic wellbeing=Psychology wellbeing)
 
  可能您会产生疑问,幸福感不都来自于个体对外在的感知吗,为何区分这两种?别急,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确有区别,您看完下表就知道了。
 
 
  明白了吧?同样是身心愉悦,主观幸福感实际来自于个体对外物的反应,而心理幸福感更多是一种经过自身的积极追求与付出后所取得的良好结果的反应。
 
  关键就在三个字——“成就感”。
 
对,心理幸福感其实来自成就感
 
  心理幸福感——亚里士多德跨越千年之约
 
  心理幸福感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幸福论(eudaemonism)或自我实现论(Self-realizationism)基础上的,认为幸福是人的自我实现。亚里士多德围绕“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个中心命题,认为,具有理性思辨的人会有一种崇高的目标,他能为高尚的目标去奋斗,从而达到幸福,而缺乏理性原则的人则不可能有幸福。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儿童的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儿童的还只是纯粹“受惠”的个体(学生党除外),没有付出。
 
我不幸福?呃,只是不符合亚老师的定义罢了
 
  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一定是基于自身努力付出后去实现的活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要幸福,就必须决心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各种困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为高尚的目标奋斗,再苦再难再险,也应该是幸福的。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桂冠不是授予体格最健美的人,而是授予那些参加竞赛而获得胜利的人一样。
 
  所以,心理幸福感所定义的幸福,具体一点是什么呢?
 
  身处工薪,劳有所得,一家其乐融融是幸福。
 
  勇攀高峰,突破险峻,饱览壮丽山色是幸福。
 
  置身杏林,救死扶伤,收获患者欢颜是幸福。
 
  投身军旅,保家卫国,守护万家安乐是幸福。
 
  ……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风雨见彩虹。
 
  愿君得所愿,获幸福。
 
 
  参考文献:
 
  张陆, 佐斌.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1):134-139.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雷



心理幸福感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