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制订的意义及内容 ――黄峻教授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0/6/22 17:58: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早在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就颁布了急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指南,2008年和2009年发表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衰指南中也包含了急性心衰的诊疗方案。

    早在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就颁布了急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指南,2008年和2009年发表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衰指南中也包含了急性心衰的诊疗方案。我国在2007年12月颁布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慢性心衰诊治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指南中“慢性心衰急性发作”部分不够全面,仅着重临床处理。近几年来国际上对急性心衰诊治理念有重大转变,国内高层专家中对急性心衰的诊治有不同看法和做法,基层医师对如何进行急性心衰的诊治在临床中需要规范的指导。中国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制定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近10余年,尽管对于慢性心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急性心衰的临床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1)临床研究,尤其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很少,临床证据匮乏,使得目前各国指南中关于治疗的推荐大多基于经验或专家意见,缺少充分的证据支持;(2)我国自己的研究严重滞后,缺少临床资料,甚至基本的流行病学材料也不够齐全;急性心衰的处理各地缺少规范,急性心衰的病死率虽有下降但仍是心原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成为我国心血管病急症治疗的一个薄弱环节。鉴于上述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编撰我国的“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提高对这一心脏病急重症临床处理的水平。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分类和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分级、监测方法、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的处理、急性心衰合并症的处理以及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处理。在急性心衰诊断和处理部分,都以诊断流程图和治疗流程图加以概括,并用表格形式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收缩压和肺淤血水平来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指南建议对患者均应根据各种检查方法以及病情变化作出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症状;急性心衰发生的诱因;各种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射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心肌坏死标志物以及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并估计预后,以及预期达到治疗的效果。并且此种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以调整治疗方案。

[1]  [2]  下一页

版面编辑:沈会会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黄峻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